路亚之家 - 路亚论坛

楼主: 恶魔

[其他] 【金秋活动】鱼类百科 修复活动

   关闭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2080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伴钓终生I

 楼主| 发表于 2017-10-16 17:03:2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四川宜宾
王大锤 发表于 2017-10-15 20:24
长鳍金枪鱼(正式学名:Thunnusalalunga)
最大体长1.4米(金枪鱼科)
分布:远海。全球热带、亚热带及温带, ...

这个已经有了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080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伴钓终生I

 楼主| 发表于 2017-10-16 17:03:2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四川宜宾
王大锤 发表于 2017-10-15 20:19
黄鳍金枪鱼  (正式学名:Thunnus albacares)。金枪鱼科。最大体长2.4米。分布于远海 全球热带和亚热带地 ...

这个已经有了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080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伴钓终生I

 楼主| 发表于 2017-10-16 17:32:5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四川宜宾
王大锤 发表于 2017-10-15 20:30
玳瑁石斑鱼(正式学名:Epinephelusquoyannus)与玳瑁石斑鱼区别在蜂巢石斑鱼胸鳍下没有斑块,玳瑁石斑鱼胸 ...

http://www.lure123.com/news/36/4022-1.shtml 千万钓友将因您而受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080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伴钓终生I

 楼主| 发表于 2017-10-16 17:33:2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四川宜宾
王大锤 发表于 2017-10-15 20:30
蜂巢石斑鱼(正式学名:Epinephelus merra)与玳瑁石斑鱼区别在蜂巢石斑鱼胸鳍下没有斑块,玳瑁石斑鱼胸鳍 ...

http://fish.lure123.com/121/index.shtml已经有了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080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伴钓终生I

 楼主| 发表于 2017-10-16 17:34:3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四川宜宾
王大锤 发表于 2017-10-16 17:00
严格意义上讲,是两种鱼。

这个只看官方资料。因为大家都会这样认为。不过已经添加进去了,因为我发现花纹是不同的。应当属于其中一种金枪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650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9]老钓叟II

发表于 2017-10-16 17:56:0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苏州

点评

原创归原创,但介绍太少了。如果可以全面一些,就更好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0-17 14:25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收起 理由
恶魔 + 2 你最近对钓友的贡献,足以得到威望了.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3969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伴钓终生I

发表于 2017-10-17 12:13:1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湛江
恶魔 发表于 2017-10-16 16:45
http://www.lure123.com/news/36/4003-1.shtml 已经有了哦:)

开始没有注意有了,不好意思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080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伴钓终生I

 楼主| 发表于 2017-10-17 14:25:1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四川宜宾
王大锤 发表于 2017-10-16 17:56
顺带一提,我的那几个帖子都是原创。。。部分用到书籍文献

原创归原创,但介绍太少了。如果可以全面一些,就更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080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伴钓终生I

 楼主| 发表于 2017-10-17 14:25:2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四川宜宾
六道一 发表于 2017-10-17 12:13
开始没有注意有了,不好意思哟~

没关系,毕竟那么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650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9]老钓叟II

发表于 2017-10-17 14:35:2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苏州
恶魔 发表于 2017-10-17 14:25
原创归原创,但介绍太少了。如果可以全面一些,就更好

好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3969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伴钓终生I

发表于 2017-10-17 15:09:4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湛江

鱿鱼也算是海洋路亚种类,没见这里有,发下不知可否。

转互动百科
鱿鱼



鱿鱼,也称柔鱼、枪乌贼,是软体动物门头足纲鞘亚纲十腕总目管鱿目开眼亚目的动物。体圆锥形,体色苍白,有淡褐色斑,头大,前方生有触足10条,尾端的肉鳍呈三角形,常成群游弋于深约20米的海洋中。目前市场看到的鱿鱼有两种:一种是躯干部较肥大的鱿鱼,它的名称叫“枪乌贼”;一种是躯干部细长的鱿鱼,它的名称叫“柔鱼”,小的柔鱼俗名叫“小管仔”。鱿鱼是可以食用的,我们经常见到铁板鱿鱼,而且味道鲜美,是一种非常可口的美味。


timg1 (1).jpg




基本信息 [url=]编辑信息模块[/url]
中文学名:鱿鱼别名:句公、柔鱼、枪乌贼
外文名:sleeve-fish拉丁学名:a squid; a calamary
界:动物界门:软体动物门
纲:头足纲亚纲:二鳃亚纲
目:管鱿目 Teuthida科:枪乌贼科
属:枪乌贼科种:枪乌贼种
分布区域:泰国、中国、菲律宾




形态特征/鱿鱼

特征体由头部、足部、胴部和内壳组成。头部两侧的眼径略小,眼眶外有膜。头前和口周具腕10只:其中4对腕甚短,腕上具2行吸盘,左侧第4腕茎化,部分吸盘变形为2行突起,司传递精荚至雌体的功能;1对腕甚长,称触腕或攫腕,有穗状柄,触腕穗上有吸盘4行。胴部圆锥形,肉鳍分列于胴部两侧中后部,两鳍相接略呈纵菱形,少数种类的肉鳍包被胴部全缘,胴部腹面具漏斗。内壳薄,不发达,角质,披针叶形,包埋于外套膜内。少数种类具发光器,位于外套腔内直肠两侧。具墨喷,囊墨能力较弱。


亚种分类/鱿鱼


枪乌贼是软体动物门(Mollusca)头足纲(Cephalopoda)枪形目(Teuthoidea)枪乌贼科(Loliginidae)的统称。又称鱿鱼、笔管,古称锁管、柔鱼。枪乌贼科中共包括约50种,其中已成为捕捞对象的约16种,如中国枪乌贼(Loligo chinensis)、日本枪乌贼(L.japonica)、剑尖枪乌贼(L.edulis)、福氏枪乌贼(L.forbesi)、皮氏枪乌贼(L.pealei)、莱氏拟乌贼(Sepioteuthis lessoniana)等。最大长可达550毫米,最大体重可达5.6千克。
枪乌贼分布于南北纬40°之间的热带和温带海域,世界主要枪乌贼渔场在中国南海北部、暹罗湾、日本九州、菲律宾群岛中部、西欧西部和美国东部、西部海域。渔场多位于岛礁周围,水清流缓、盐度较高、底质粗硬、海底凹窝、沿岸水系和暖流水系交汇处。


timg (2).jpg


路亚钓鱿鱼的装备:
  1、鱿鱼竿
  2、线轮
  3、前导线
  4、拟饵:拟饵为木虾

timg (4).jpg






评分

参与人数 1路币 +88 收起 理由
恶魔 + 88 活动奖励:)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3969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伴钓终生I

发表于 2017-10-17 20:14:0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湛江

转百度百科
花尾胡椒鲷
花尾胡椒鲷栖息在温带海域的岩礁区。属肉食性,以甲壳类鱼类等为食。花尾胡椒鲷体呈圆形、侧扁。从头部起体背显著隆起,背面狭窄呈锐棱状,腹面平坦。尾鳍截形、略圆。侧线完全,位高与背缘平行。鱼体被细小栉鳞。鱼体上部灰褐色,下部较淡;背鳍和臀鳍上散布着许多大小不一的黑色圆点,特别是尾鳍上的圆点较密集,状似散落的黑胡椒,故名花尾胡椒鲷。
花尾胡椒鲷具有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的特点。在东南亚,日本及韩国等地是一种较为时尚的食用鱼。是我国沿海重要海水养殖品种。


中文学名花尾胡椒鲷拉丁学名Plectorhinchus cinctus (Temminck et Schlegel,)别    称加吉、打铁婆、假包公、黑脚子、胶钱、柏铁、青鲷、青郎界动物界门Chordata:脊索动物门纲Osteichthyes:硬骨鱼纲目Perciformes:鲈形目亚    目Percoidei:鲈亚目科Pomadasyidae:石鲈科属Plectorhinchus分布区域印度洋和北太平洋西部









083127970.jpg

形态特征

体重150~400克、从头盖骨起,背部显著隆起,背面狭窄呈锐棱状,腹面平坦。背鳍一个,连续,有12~13棘、臀鳍有三棘。尾鳍截形、略圆。口小,端位、唇厚、下颌腹面有三对小孔、侧线完全,位高与背缘平行、全体被细小栉鳞、侧线鳞下方鳞较大于上侧,胸鳍基部有腋鳞、体上部灰褐色、下部较淡。体侧有黑色宽带三条,斜形。在第二条斜带上方,背鳍和臀鳍上均散布许多大小不一的黑色圆点,特别是尾鳍上圆点较密集,状似散落的黑胡椒。故得名、胸鳍、臀鳍、尾鳍边缘近黑色。
背鳍鳍棘部与鳍条部相连,中央有深凹陷。背鳍鳍棘强大。臀鳍小,具强棘3。胸鳍宽短。腹鳍位于胸鳍基下方。尾鳍圆形。体灰褶色,体侧有3斜条黑色带。背上方,背鳍鳍条部及尾鳍上散布有黑色斑点

5f.jpg






评分

参与人数 1路币 +88 收起 理由
恶魔 + 88 活动奖励:)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3969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伴钓终生I

发表于 2017-10-17 20:22:2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湛江

转 百度百科

黑边石斑鱼
黑边石斑鱼主要分布于热带印度洋和太平洋中部和西部,我国见于南海。属暖水性浅海鱼类,喜栖息于岩礁及珊瑚丛中。


中文学名:黑边石斑鱼别名:赤石斑鱼
外文名:Epinephelus fasciatus界: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门 Chordata纲:辐鳍鱼纲 Actinopterygii
目:鲈形目 Perciformes科:鮨科 Serranidae
属:石斑鱼属 Epinephelus种:黑边石斑鱼 E. fasciatus





分布于热带印度洋太平洋中部和西部。中国见于南海。


ac6eddc451da81cb5233d2e25866d016082431c3.jpg


u=2378588638,1150297735&fm=27&gp=0.jpg




评分

参与人数 1路币 +88 收起 理由
恶魔 + 88 活动奖励:)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3969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伴钓终生I

发表于 2017-10-17 20:27:0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湛江
本帖最后由 六道一 于 2017-10-17 20:28 编辑

转百度百科

四长棘鲷
俗名立鱼、长旗立。隶属鲷科长棘属(四长棘属),本属下颌前端具4枚犬牙。左右额骨愈合。背鳍的第1棘短小,第2~5棘延长为丝状。栖息于热带(北纬34度~南纬28度)海洋大陆架泥或沙泥质底部,深度0~150米。肉食性,以甲壳类、软体动物、小鱼为食。分布于北太平洋西部。我国产于南海和东海南部、主要产地在北部湾及雷州半岛。
形体特征


二长棘鲷相似。其主要区别一是四长棘鲷的背鳍仅第l鳍棘短小,其后4~5根鳍棘延长呈丝状,其中尤以第2鳍棘最长,依次渐短;二是四长棘鲷的
高体四长棘鲷全长70厘米,背鳍第2鳍棘最长,依次渐短。
体呈银白色泛粉红色。
幼鱼体侧有数道红色的横带,鳃盖上方具暗红色缘。
背部及背、胸、尾结均呈红色,体侧还有5~6条较深的红色横带。


01000000000000119078402834062_s.jpg
b812c8fcc3cec3fd6545bf81d388d43f869427ce.jpg







Evcar_u0.jpg
Evcar_u0.jpg

评分

参与人数 1路币 +88 收起 理由
恶魔 + 88 活动奖励:)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3969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伴钓终生I

发表于 2017-10-17 20:37:0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湛江

转百度百科

海狼  梭鱼
梭鱼体被圆鳞。背侧青灰色,腹面浅灰色,两侧鳞片有黑色的竖纹。为近海鱼类,喜栖息于江河口和海湾内,亦进入淡水。性活泼,善跳跃,在逆流中常成群溯游,吃水底泥土中的有机物。体型较大,我国产于南海东海黄海渤海。梭鱼身体细长,最大的梭鱼可以长到1.8米长。梭鱼的头短而宽,鳞片很大。梭鱼的背侧呈青灰色,腹面浅灰色,两侧鳞片有黑色的竖纹。梭鱼生活在沿海、江河的入海口或者咸水中。梭鱼喜爱群集生活,以水底泥土中的有机物为食。[1]














中文学名梭鱼(Sphyraenus)别    称犬鱼、尖头西;鲻鱼,俗称乌鲻、白眼界动物界门脊索动物门 Chordata亚    门脊椎动物亚门Vertebrata纲硬骨鱼纲 Osteichthyes亚    纲幅鳍亚纲 Subclass Neopterygii目鲈形目亚    目鲭亚目科魣科 / 金梭鱼科亚    种梭鱼分布区域分布于北太平洋西部,鲻鱼广泛分布于大西洋、印度洋和太平洋。













1.梭鱼,又译金梭鱼或梭子鱼,俗称海狼(Barracuda)或麻雀锦,是一种金梭鱼科魣属的条鳍鱼。个性凶狠且具侵袭性,爱联群出动,因其较大的体积(可长达1.8米)和凶猛的外形而广为人知。梭鱼身体属长圆柱形,嘴巴尖,下巴阔大,头如梭,长有突出的犬牙状牙齿。两边背鳍分开,一边有五条刺针,另一边则有一条刺针和九条放射状线条,全身横线明显。梭鱼主要是用来作观赏用途,但亦可作食用,产于沿海或海水淡水交界处,肉质鲜美,不过却含有珊瑚礁鱼毒素
上下颌上长着尖锐的牙齿。两只宽大的背鳍和叉形的尾巴可以给梭鱼提供足够的前进动力。梭鱼喜欢在海面上蹦蹦跳跳。它们常常跃出水面,连续不断地做跳跃动作。识别梭鱼并不困难。梭鱼的眼睛周围的颜色是略带红色的黄色。
2.梭鱼(湾海产),北方叫红眼鱼、肉棍子;棱梭,又称犬鱼、尖头西;鲻鱼,俗称乌鲻、白眼。其共同特征是体呈纺锤形,性活泼,常跳跃。
中国古代的劳动人民就对梭鱼有了较多的认识。屠本峻在《海味索隐》中说它“不嫌入淤而食泥”。梭鱼常常用下颌刮食海底泥沙中的低等藻类和有机碎屑。梭鱼的鳃耙密集,牙齿退化成微小的毛刷状。梭鱼幽门胃的肌肉很发达,象一个沙囊,非常适合研磨和压碎泥沙中的食物。
梭鱼在开阔的温暖海域产卵。每到产卵季节,梭鱼将卵子和精子直接释放到海水中。受精卵孵化出来的幼鱼靠浮游生物为食。梭鱼有一个长长的流线型的身体。这使它在水中能迅速游动。梭鱼有一个向前延伸的下颌。
梭鱼属于鲻形目的鲻科。体纺锤形,细长,头短而宽,有大鳞。脂眼睑不甚发达,仅遮盖眼边缘。体被圆鳞。背侧青灰色,腹面浅灰色,两侧鳞片有黑色的竖纹。为近海鱼类,喜栖息于江河口和海湾内,亦进入淡水。性活泼,善跳跃,体型较大,我国产于南海、东海、黄海和渤海。
梭鱼(6张)




体细长,前部圆筒状,后部侧扁。头短小而宽,背面扁平,吻端钝尖。口小,前下位,口裂略呈人字形,上颌中央有1缺刻,可与下颌中央突起相吻合。上颌稍长于下颌。上颌齿细弱,下颌无齿。眼较小,侧上位;眼间隔宽平,宽约为眼径的1.9倍之内;眶前骨末端在近口角处稍下弯,边缘有锯齿。前鳃盖骨和鳃盖骨边缘平滑。
鳃孔大。尾柄粗,长为高的1.8-2.2倍。背鳍2个,分离。第1背鳍位于体背中间稍偏前,由4根鳍棘组成,前3棘粗,第1棘最长;第2背鳍位于第1背鳍末基与尾鳍基之间中央稍偏后,前缘有1棘,后缘微凹。胸鳍较宽长,侧中位,鳍条向下渐短。腹鳍较小,位于胸鳍起点与第1背鳍起点之间近中央下方,左右两鳍靠近,各有1棘。臀鳍始于第2背鳍起点稍前下方,两鳍近同形,后基近相对,其前缘有3棘。尾鳍浅叉形。体被大栉鳞,胸鳍基部上缘无长鳞。无侧线。
体背灰青色,体侧淡黄色,上部具有几条黑色纵纹和许多斜横纹,腹部白色。眼晶液体呈红色。尾鳍、胸鳍淡黄色。其他各鳍均浅灰色。体长一般为20-40厘米。
  吻短,体前部亚圆筒形,后部侧扁。眼较小,脂眼脸不发达,眼旁一圈呈红色。上颌骨在口角处突然向下弯曲。第一背鳍起点距,吻端较距尾基近。尾鳍后缘微凹。



timg.jpg

timg (1).jpg



评分

参与人数 1路币 +88 收起 理由
恶魔 + 88 活动奖励:)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3969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伴钓终生I

发表于 2017-10-17 20:45:3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湛江
转百度百科

GT (牛港鲹)



海钓中的GT就是牛港鲹。台湾名称 :牛港鲹、牛港瓜仔、牛公瓜仔、流氓瓜仔 。体呈卵圆形,侧扁而高,随着成长,身体逐渐向后延长。头背部强度弯曲,头腹部则几乎呈直线。脂性眼睑普通发达,前部达眼之前缘,后部达瞳孔后缘,留下略呈半圆的缝隙。吻钝。上颌末端延伸至瞳孔后缘。


体被圆鳞,胸部仅于腹鳍基部前方裸露无鳞,除了腹鳍基部前方有一小区域被鳞。侧线前部弯曲大,直走部始于第二背鳍第6-7软条之下方,直走部几全为棱鳞。第二背鳍与臀鳍同形,前方鳍条呈弯月形,不延长为丝状。体背蓝绿色,腹部银白色。各鳍淡色至淡黄色。鳃盖后缘不具任何黑斑,体侧亦无任何斑纹。近沿海洄游性鱼类。成鱼多单独栖息于具清澈水质的泻湖或向海的礁区; 幼鱼常出现于河口区域。主要在夜晚觅食,以甲壳类螃蟹类,龙虾类及鱼类为对象。
分布

GT(牛港鲹)相关图片(6张)



广泛分布于印度~西太平洋之热带及亚热带海域,西起非洲东岸,东至夏威夷群岛,北自日本南部,南迄澳洲北部海域。台湾各沿岸经常可见其踪迹。垂钓方式: 船钓为主、浮游矶钓偶尔也能碰到个体小的,海边路亚钓法也尝试路亚玩家的最爱之一




timg (2).jpg

timg (3).jpg

timg (4).jpg














评分

参与人数 1路币 +88 收起 理由
恶魔 + 88 活动奖励:)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3969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伴钓终生I

发表于 2017-10-17 20:50:2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湛江

转百度百科

鬼头刀
一种广泛分布于各大海洋之热带及亚热带区海域的鱼类。学名:鲯鳅,体延长侧扁,前部高大,向后渐变细。头大,背部很窄,成鱼头背几呈方形,额部有一骨质隆起,随成长而越明显,尤以雄鱼为甚。口大,端位;下颌略突出上颌。上下颌、锄骨、腭骨及舌面均具齿。


中文学名鲯鳅拉丁学名Coryphaena hippurus别    称鬼头刀界动物界门脊索动物门纲硬骨鱼纲亚    纲辐鳍亚纲目鲈形目亚    目鲈亚目科鲯鳅科分布区域分布于暖水性大洋中上层水域









外形特征

暖水性大洋中上层鱼类。体延长,侧扁,似铡刀形。成鱼头甚大,背侧很窄,额部有1骨质隆起,吻端钝直,近截形;幼鱼额部骨质隆起不明显,吻端钝圆。雌性头部正常为圆弧形,雄性头部背面则隆起呈方形。口较大,下位,稍斜裂。两颌近等长。上下颌齿锐利。眼中大,侧中位;眼间隔宽而隆起。盖骨边缘光滑。鳃孔大。尾柄细,长约为高的1.5倍左右。背鳍1个,基底几乎与背缘等长,鳍条上缘较平直。胸鳍小,侧中位,鳍条向下渐短。腹鳍窄长,位于胸鳍基部下方,有1棘;左右两鳍相连,可折于腹沟中。臀鳍基底较长,与背鳍后半部基底近相对,鳍条下缘呈波浪状。尾鳍深叉形。体被小圆鳞。有侧线。体背黑褐色,体侧及腹部灰色,间有灰褐色小圆点。各鳍均黑色。体长一般为50厘米左右,大者可达1.5米。在黄海喜栖息于水深40—60米、流速小、高盐度的泥沙底质水域。性活跃,善游泳,摄食强烈。夏季喜在漂浮物阴影下1—3米处聚集活动。越冬场在黄海南部外海至东海北部五岛外海水深80—100米水域。春季部分鱼群向西向北生殖洄游,分别游向沿岸水域产卵,但不进入渤海。产卵后鱼群就近索饵,并逐渐向深水移动,秋季水温下降,开始游向越冬场。主要食物为小型鱼类、头足类、甲壳类。3龄可达性成熟。生殖期6—8月。分布于黄海、东海、南海,黄海数量较多。常用围网类渔具捕捞。肉质粗,可鲜食。

timg.jpg


timg (1).jpg

timg (2).jpg

评分

参与人数 1路币 +88 收起 理由
恶魔 + 88 活动奖励:)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3969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伴钓终生I

发表于 2017-10-17 21:03:1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湛江

转百度百科

旗鱼 (鲈形目鱼类)

旗鱼Sailfish,属于鲭亚目(或写“鲈形目”Perciformes)旗鱼科,又名芭蕉鱼,亦称平鳍旗鱼太平洋热带及亚热带大洋性鱼类,是公认的短距离内游泳速度最快的鱼类。旗鱼全年均有产量,一般市面常见的有雨伞旗鱼(芭蕉旗鱼)、立翅旗鱼(白旗鱼)、黑皮旗鱼(黑旗鱼)、红肉旗鱼。


中文学名旗鱼拉丁学名Istiophorus platypterus别    称芭蕉鱼、平鳍旗鱼界动物界门脊索动物门亚    门脊椎动物亚门纲硬骨鱼纲亚    纲辐鳍亚纲目鲈形目亚    目鲭亚目科旗鱼科旗鱼属分布区域全世界热带和温带海域英文名称Sailfish命名人Shaw, 1792











外形特征

体形
旗鱼图片欣赏(18张)



月鱼,钝圆强壮,成纺锤形,尾柄亦宽,呈“八”字型分叉。头吻部钝圆。尾鳍外缘平直。背鳍大于臀鳍,背、臀鳍缘弧形,体色多变,有红、淡黄、蓝、紫红等色,有深有浅,有偏蓝或偏红,上颌像剑样向前突出。青褐色的身躯上,镶有灰白色的斑点,这些圆斑成纵行排列,看上去像一条条圆点线。旗鱼的第一背鳍长得又长又高,前端上缘凹陷,它们竖展的时候,仿佛是船上扬起的一张风帆,又像是扯着的一面面旗帜。人们因此叫它旗鱼。





第二背鳍与第一背鳍间有一段距离,第一背鳍前部鳍棘约为中部鳍棘长的1/2。体侧具许多淡色斑。第一背鳍柔软高大,帆状。腹鳍较长,仅有一枚鳍棘,可折叠入腹凹内,几伸达臀鳍。除吻部裸露外,其余均被针状圆鳞,多埋于皮下。尾柄较细,每侧有2个短而低的隆起嵴。吻向前延伸,长而尖,似剑形。胸鳍位低。头、体背为青蓝色。
旗鱼生活于水温高的海中,范围极广;台湾周围近海亦有分布


u=327398694,3977870330&fm=200&gp=0.jpg

timg (2).jpg

timg.jpg

评分

参与人数 1路币 +88 收起 理由
恶魔 + 88 活动奖励:)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3969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伴钓终生I

发表于 2017-10-17 21:28:2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湛江
转百度百科

带鱼 (硬骨鱼纲鲈形目带鱼科动物)

带鱼[1] 属于脊索动物门下脊椎动物亚门中的硬骨鱼纲鲈形目带鱼科。又叫刀鱼、裙带、肥带、油带、牙带鱼等,性凶猛。青岛日照黄海沿岸城市称鱽鱼。带鱼的体型侧扁如带,呈银灰色,背鳍胸鳍浅灰色,带有很细小的斑点,尾巴黑色,带鱼头尖口大,至尾部逐 渐变细,身高为头长的2倍,全长1米左右。性凶猛,主要以毛虾乌贼为食。主要分布于西太平洋印度洋,在中国的黄海东海渤海一直到南海都有分布,和大黄鱼小黄鱼乌贼并称为中国的四大海产。
中文学名带鱼拉丁学名Trichiurus lepturus别    称刀鱼、牙带鱼界动物界门脊索动物门辐鳍鱼纲目鲈形目科带鱼科属带鱼属种白带鱼 T. lepturus分布区域广泛分布于印度洋太平洋沿岸。命名者Linnaeus, 1758汉语拼音dài yú英文名Largehead hairtail










形态特征

带鱼,体带状,侧扁。前部背腹缘几平行,体长一般50-70cm,大者长达120cm。头狭长,尖突吻尖长。眼中大,位高,眼间隔平坦,中央微凸。口大;平直,口裂后缘达眼下方。
带鱼(3张)



下颌长于上颌,突出。牙强大,侧扁而尖,两颌前端各有2对倒钩状大犬牙,上颌具侧牙10-13颗;下颌具侧牙12-14颗。鳃孔宽大,鳃耙(8-14)+(15-24),细短。体表银灰色,无鳞,但表面有一层银粉,侧线在胸鳍上方向后显著弯下沿腹线直达尾端。[1] 体光滑,鳞退化为银膜侧线胸鳍上方显著下弯,沿腹缘伸达尾端。背鳍1285-145,起点在头后部,延达尾端。臀鳍88-13-13,完全由分离小棘组成,仅棘尖外露,第1鳍棘甚小。胸鳍11-12,短尖而低。无腹鳍。尾鞭状,尾鳍消失。体银白色,背鳍上关部及胸鳍浅灰色,具细小黑点。尾暗黑色。脂肪较多且集中于体外层。

带鱼腹部有游离的小刺,游动时不用鳍划水,通过摆动身躯来向上游动。捕食毛虾乌贼及其他小型鱼类。洄游性鱼类。带鱼食性很杂而且非常贪吃,有时会同类相食。有昼夜垂直移动的习惯,白天群栖息于海洋中、下水层,晚间活动于海水底层。带鱼寿命8年左右,1龄鱼的平均身长18至19厘米,重90克~110克,当年即可繁殖,2龄鱼可长到300克左右。

timg (2).jpg

timg.jpg

timg (1).jpg


评分

参与人数 1路币 +88 收起 理由
恶魔 + 88 活动奖励:)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3969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伴钓终生I

发表于 2017-10-17 21:55:4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湛江

转百度百科

海鲢

海鲢(学名:Pachycormus)北梭鱼大海鲢近缘的热带海产鱼。在太平洋、大西洋及印度洋均有分布,为近海中型鱼类,,偶尔进入咸淡水或淡水,是世界重要的经济鱼类。海鲢于1766年由林奈命名为E.saurus,目前世界有5个种,包括E.saurus、E.hawaiensis、E.affinis、E.machnata和E.lace。[1]
海鲢也被称为梭鱼,广东沿海俗称烂肉梭,游速极快,力量很大。肉食性鱼类,主要以小鱼为食。也是海钓者的喜爱鱼类之一。
体细长,状似狗鱼,被银色细鳞,具沟槽,背鳍臀鳍可平伏其中。肉食性。牙小而尖锐,腭下具喉板,体长达90公分(35吋),重达13.6公斤(30磅)。幼体透明,如

外形特征

海鲢体长约280毫米,呈棒状。头略长,腹面有一喉板。眼大。脂眼海鲢
睑宽。口前位。上、下颌等长。两颌具绒毛状细牙,牙群窄带状。鳃孔大,假鳃发达。鳃盖膜不与鳃峡相连。体被小圆鳞。侧线鳞97~107。背鳍条20~23;臀鳍条14~16;尾鳍深分叉。体背深绿色,体侧和腹部白色;各鳍淡黄色;背鳍和尾鳍的边缘为黑色;胸鳍末端有许多黑色小斑点。

海鲢的身体很强劲,并长有带凹口的异形尾须状尾。骨盆鳍退化了很多,而镰刀状的胸鳍则增长了许多。它在开阔海里游动很快的。




FRIP21598.jpg

u=1772429863,3448754537&fm=214&gp=0.jpg

psb.jpg
这张是我以前用软饵钓的,大河的VIP也钓过。



评分

参与人数 1路币 +88 收起 理由
恶魔 + 88 活动奖励:)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小黑屋|APP下载|手机网站|简版电脑论坛|Archiver|支持我们| 路亚之家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蜀ICP备10006847号-1 )

GMT+8, 2025-7-17 07:19 , Processed in 0.110579 second(s), 35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