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使用路亚之家APP!各大市场均有!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最近又收到了不少钓友对于钓竿的反馈以及一些提问。不出所料,还是有不少人会对钓竿有一些常见的误解,这些误解呢不能说完全是错误的,但是对于很多钓友尤其是新手玩家来说,他们很难区分出这些性能、参数在理论和实际上的区别。 下文我将尝试尽可能清楚地解释下我目前在与钓友互动中遇到的6个最常见的关于钓竿的误解:
1) 钓竿的调性越快,灵敏度就越高 我已经不记得解释过多少次关于这个问题了。很多人认为超快调的钓竿就是灵敏度最高的钓竿,这种说法明显是不全面的。让我们先思考下最基本的问题,什么是钓竿的灵敏度? 竿的灵敏度来自于两点,钓竿的振动和运动。关于振动,这取决于钓竿竿胚使用的材料以及竿胚的设计。关于运动,则更大程度上取决于竿本身的重量。 理论上较慢调性会抑制竿的运动,从而降低灵敏度,较快调性的竿在中前部使用较高密度的胚料,从而能够更好地传递振动。这个理论听起来很有道理,但为什么在实际使用中会有所不同呢? 这是因为一支竿的性能表现是包括很多因素,是通过平衡各种因素而最终得到的一个结果的表现。 虽然理论上来说调性较慢会吸收钓竿的部分运动,减弱振动传导,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它并不是一个主要因素。其实涉及影响检测钓竿运动的因素中,钓竿本身的重量以及它的平衡性才是更重要的因素,会产生更大的影响。 钓竿越轻,就越容易产生运动,但当你通过钓竿来感知咬口时依靠的是竿的振动而不是竿的运动。
现在让我们再来说说振动问题,理论上较慢调性和较低密度的竿胚材料会吸收更多的振动。同样的这点听起来依然合理,但是实际情况下却也并非如此。
这是因为许多钓竿工厂是通过增加碳布厚度来加强钓竿,而不是通过使用更结实的材料。增加厚度意味着振动传递越少。 最好的方法是使用密度更高的碳布材料,使竿胚壁更薄,但这同时也会导致钓竿变得更加脆弱。因此大多数的设计师还是会选择妥协,通过增加厚度或选用较低密度的材料来增加强度做到一定的平衡取舍。 增加厚度也意味着增加了更多重量,这将再次降低灵敏度。 所以在实际使用中,钓竿调性对于灵敏度的影响其实算是比较小的一部分,钓竿竿胚的设计和重量才是真正的大头。
2)好的钓竿=超快调性、超高灵敏度的钓竿 说到调性,目前市场上比较普遍的认知是一支优质的钓竿应该具有超高的灵敏度,因此也应该具有超快的调性。这是非常严重的一个误解。根据一些鱼竿厂商的销售数据显示这一误解传播的确十分广泛,R调的竿子销量非常的差。 看这个销售数据你能感受到市场上的确大家都在追求“优质”的虫竿,但结果真的是这样吗? 由于国内商业鱼塘发展的很好,钓友们的接受度都非常高,所以虫竿也变得越来越受欢迎,但是随之也带来了这一误解,许多新手钓友们会误以为其他类型的钓竿也应该是灵敏度越高,调性越快说明竿子越好。
什么是最好的钓竿?有最好的钓竿吗?有最好的虫竿吗? 最好的虫竿,并不是指调性最快或敏感度最高的虫竿。还是那句话,没有最好的,只有最适合的,这还是取决于你想要使用什么钓法。 如果你想使用倒钓钓组,超快调的竿可能就不是最理想的选择,这类竿使用倒钓抛投和溜鱼都不会很舒服。针对倒钓钓组来说我更倾向于中快调的竿子,这样在感度、抛投、搏鱼之间平衡的最好。 当你使用铅头钩作钓时,超快调的钓竿也经常会因为生硬的刺鱼而导致更容易跑鱼,快调可能会相对表现更好一些。 而当你使用曲柄钩作钓时,超快调竿这种强有力的刺鱼效果就能起到明显的正向作用了。在重结构区使用曲柄钩作钓,这时你使用超快调的偏硬的钓竿,可以很有效的刺鱼并快速把鱼拉出结构区。 所以,你可以看到其实超快调的钓竿只是在某些特殊的作钓环境下或是使用某些钓法时的最佳选择。而当你在鱼塘使用绝大部分的软饵钓组作钓时,其实轻型的快调竿可能是一个更好的选择。较慢调性的竿也可以尝试,较慢调性的钓竿在飞鱼时也会比同型号的超快调的竿要更安全。
最好的钓竿就是在特定条件下作钓最适合的工具。 高级的路亚竿价格很高,因为它们使用了更昂贵的材料或更昂贵的制造工艺。但更昂贵并不代表着他们对你来说是更好的工具。 在我钓鱼的这些年里,我个人最喜欢的一支钓竿是Shimano的一款2000元的钓竿,我感觉最适合我自己的个人风格,但这支竿卖的并不好,大多数钓友看到这支钓竿根本就不认识。我一直都有想法想要也设计一款差不多类型的钓竿,但目前的市场行情不允许我这么做。
3)高级的钓竿一定配的是软木握把或碳素握把 这又是一个由营销噱头和不负责任的宣传者引起的误解。 握把材料的类型基本与价格无关,因为握把这部分成本不会占整只竿成本太大的比例。 这里简单总结下之前文章的内容:软木握把主要优点是握感的舒适性,尤其是寒冷天气下的握感。而EVA握把则更适合作钓大鱼或是在容易磕伤钓竿的作钓环境下使用。碳素握把则更容易靠外观来抓住它们的使用者。 握把材料也还是要根据自己的作钓情况挑选适合自己的才对。
4) 多节竿敏感度比独节竿差 这是一个在理论层面难以反驳的误解,因为按物理特性来说,这个说法相当合理。但是实际操作过程这却很容易被一个简单的盲测所反驳。 我曾多次让我的朋友们盲测多节竿和独节竿,几乎所有人都无法通过使用而感受出灵敏度上的区别。 由于多节竿在插节处会用到相对更多的竿胚材料,所以多节通常会比同型号的独节竿更重一些。理论上插节处更厚,振动传递也应该更差,但实际上差距是如此之小以至于绝大多数垂钓者根本无法区别出来。 所以敏感度其实并不是你打算买一支多节竿时主要担心的点,你最应该关注的应该是多节竿插节处的质量。质量不行的插节你会发现插节处负载下弯曲度做的不好,这会使钓竿强度变差。 一个设计良好的插节会使插节处的强度和独节的强度非常接近,强度差不会超过15~20%。而设计或制造不够好的插节会让多节竿的强度变得明显不如独节竿,而且在作钓过程中插节部分会经常松动而更容易造成损坏。
5) A环不配用在千元以上级别的竿子上 一些钓友认为千元以上价格的路亚竿必须有全套的SIC导环。这点实在不能苟同,虽然我也知道国内品牌商们需要通过提供比同等价位的进口品牌更好的产品来提升竞争力。但这里指的更好的产品必须是在有意义的前提下并且不能影响钓友的作钓体验。 没有人会做亏本买卖,如果他们把成本花在更贵的导环上,那一定就会从钓竿其他部分上来节约出一些成本,如竿胚材料或制造工艺方面。而这些方面其实对作钓体验的影响要远大于导环所带来的影响。 在我看来,A环就是淡水路亚竿最具性价比的选择。A环可以处理99%钓友们淡水作钓的需求,并且价格十分合理。A环目前感觉只有一个缺点,就是以前富士有给A环配钛合金导环支架,但现在已经停产了。
6) 高端竿必须是很轻的 这也是一个非常常见的误解,许多制造商都试图利用这一误解从中获利。他们知道很多钓友只看竿的重量和灵敏度来判断一支钓竿的好坏。 轻量化是一个很好的溢价点,但这不代表轻的竿子成本就一定贵,我一样可以用很低的成本做一支很轻的竿子,只要竿胚做的足够薄。但是这样使用廉价的材料制造极薄竿胚来减轻重量和增加敏感度的方法相信大家都知道它的副作用是什么。然后他们还会在这样的钓竿上配上高档的导环,以此来确立这支钓竿的高端定位以及它的高端售价。 这些钓竿的强度肯定是令人担忧的,而且大多数情况下断杆了厂商也不会给到合理的售后服务。 然而还有些厂商他们的产品相对来说更对得起这些溢价,我们会看到许多真正优质的钓竿他们都会有自己的专长。 在中国以外的路亚市场上,大多数高端产品的消费群体都是非常有经验的垂钓者,他们真正知道自己在什么样的环境作钓,目标鱼是什么样的鱼,知道自己需要的装备是什么样的。而国内市场却有所不同,国内非常多的新手钓友们也会直接购买高价位的装备,经常会碰到钓友仅仅因为朋友的推荐而直接购买了最贵最顶级的路亚竿,而他们自己却并不知道这支钓竿的优点到底是什么。 可能他们能够体会到一点表面的特征,如重量很轻,外观看起来很高级,但他们并不知道重量轻具体能给他们带来什么。 有些昂贵的钓竿实际上相当的重,灵敏度也很低,有些甚至设计的非常的丑,如果你不知道这些竿的特点,发挥不了他们真正的优势的话,那你绝对是在浪费钱。 这些特殊的钓竿有时可能需要多年的作钓经验才能真正的理解和发挥出它们的优势。
例如十多年前,我记得那时我已经玩了挺长一段时间的路亚了,像很多路亚新手一样,那时我也想尝试一下真正的高端装备。当时还没有国产的渔具可以考虑,所以我花了五千多人民币买了一支Gloomis的多节竿。这是一个离谱的价格,但是在十多年前我找不到其他同等级同类型的路亚竿,那时这支竿似乎是我唯一的选择。 当我收到那支竿时我非常的失望。那支竿在宣传时一直强调它非常的轻,但是当我拿到之后发现他其实比我当时常用的一支700元左右的主力竿要重。此外,这支竿的外观设计也是一场灾难,我当时就很费解这支竿它凭什么能卖这么贵,它既不轻,灵敏度也不高,外观也很一般。后来我也带去鱼塘实际作钓试验了一天,但在使用了一天之后,我还是将之前那支700元的钓竿作为我的主力竿来使用。 但是之后当我开始在各地游钓时,我开始真正体验到了这支钓竿的优势,才开始感觉到这支钓竿的确是一支很棒的钓竿。它的握把虽然设计的不好看,但是当你钓大鱼时非常好抓,它虽然重量比较重,但是同时也有着足够的强度,你甚至可以用它来进行海钓。
经过多年的旅行使用后,我决定让它退休了,不再使用它不是因为我讨厌它,相反恰恰是因为我感受到了它的优点并看到了它作为我设计多节竿的参考竿的价值。直到今天,当我设计和测试新的钓竿时,我都会拿它们与之前这支Gloomis旅行竿做比较。 这支竿是一支拥有非常完美快调性的多节竿,经过十多年的使用,它的插节部分从来没有出国问题仍像新的时候一样,漆面也和新的一样。唯一有明显使用痕迹的部分是它的软木握把,不过这是完全可以预料到的。此刻我意识到我当时买的是一支旅行竿,而不是鲈鱼竿或鱼塘竿或是其他类型的钓竿。 旅行竿的主要特点就是要具有便携性和可靠性,Gloomis这种竿作为旅行竿来说表现得非常好。 现在我有能力自己设计钓竿了,我在设计旅行竿时也会参考我对于这支G竿的使用经验,并将可靠性作为最首要的特性要求。
结论 你能发现将这些误解联系起来的是过于关注竿的表面特征以及市场建立的趋势。 这对于一个年轻以及快速增长的市场来说是很正常的,但是随着市场的日渐成熟,将会有更多的钓友会看破那些营销噱头,并能够真正的根据自己的偏好和需求来选择适合自己的钓竿。 我对任然坚持这些误解的钓友们的建议是,打开你的思路,专注于钓鱼实际的方面而不是只在乎理论。许多钓竿纸面参数看起来很棒,但你需要真正的把那支钓竿拿在手里,并经过长时间的使用才能真正了解那支竿的实际能力。
作者:AgusPo 傅仰鹏, 是一个热爱去各国旅行的垂钓者,在10个不同的国家钓鱼,12年的时间里捕获了超过130种不同种类的鱼类。他是Wakefront鲲途渔具设计工作室的创办者也是城市钓手渔具品牌的创始人之一(主要负责设计、测试和制作鱼饵鱼竿),此外他也是搏鱼者联盟俱乐部的创办者之一。这篇文章是与Evans倪炜共同合作完成的。
想要了解更多关于垂钓方面的知识,可以关注我们的官方微信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