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使用路亚之家APP!各大市场均有!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白岩人 于 2013-5-17 09:15 编辑
面对一个大水域,如何在尽可能短地时间内找到理想的标点,成为众多路友们持续深入研究、不断探讨的永恒话题之一。本人经常路亚的水域系为浙江第二大江——瓯江筑坝截流而形成的条状人工湖,曰“南明湖”,位于丽水城边,呈半环抱状包围丽水城区。距离最近的钓点约五分钟,最远的钓点也只需二十分钟。该湖的面积约为西湖的四至五倍,最深处约十五米。由于库容较小,下游水电站的发电使库区水位一天之内有一至两次的明显涨落。该水域有翘嘴、圆桶鳜、军鱼等路亚对象鱼,其中仅翘嘴密度较为理想,且全年可路。我就结合个人的探钓经历,谈谈对于这种大水面寻找翘嘴标点的一些感受,仅供参考。
一、坚定一个信念 探钓前必须坚定一个信念:翘嘴的活动是有规律可寻的。动物的活动总有规律的,翘嘴也不例外。它不会无规律地四处随意游弋,不可能在全水域均匀的分布。什么时间、哪些水域、什么水层,在什么天气条件下,翘嘴相对更喜欢集聚,肯定是有规律的。不然,路亚只能称之为误打误撞了。 当然,探寻动物活动规律最有效的方法是借助先进仪器设备。比如在翘嘴身上植入鱼类跟踪器进行跟踪,从而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翘嘴活动规律。但这些方法目前不具可行性。在缺少科学仪器帮助的情况下,我们只能脚踏实地地去探寻。只要我们善于探索,善于分析,善于总结,总会找到翘嘴的活动规律的。 二、坚持三个原则 1.就近深耕原则。对于绝大部分路友而言,钓鱼总是一项业余爱好,而不是职业,用于钓鱼的时间总是有限的。如何才能让自己在有限的时间里,见缝插针式地到水边抛几杆解解毒、过过瘾?一个基本前提就是近。俗话说:远水解不了近渴。对于距离较远的水域,去的次数相对较少。没有足够的时间,是不可能把标点探深探透的。例如,全国闻名的紧水滩水库,距离我所居住的城市大约一个多小时的车程,但由于受时间的限制,且水面过大,虽断断续续探钓十余次,还是不能探到理想的标点。因此,在确定附近水域有对象鱼的前提下,尽可能坚持就近原则,花上足够的时间,付出必要的代价(探钓很费饵哟),确定三五个好标点,从而建立自己随时可以爽几把的“自留地”。 2.适度开发原则。好钓点来之不易。只有保护好标点,才能长时间地让自己过足瘾。至于路到的鱼是否放流,一次带走几条鱼,钓点是否保密,等等,都是你的自由和权力。不过,每次长时间地钓,过多的路友对一个标点狂轰滥炸,频率过高地出钓,再好的标点也很快会让你“光荣参军”。物极必反,适度开发是非常必要的。每次钓鱼的时间不要过长,路友不要过多,出钓频率不要过高,钓到的鱼适度放流, 等等,都是意在减少人为的干扰,让鱼儿长时间在标点逗留。 3.安全第一原则。安全是一切活动的大前提和基础。安全是指从出发到归来全过程的安全。防护装备,如防滑鞋、救生衣、照明设备等,是必须的。结伴而行,相互照应,也是必须的。另外,还要事先熟悉探钓点的基本情况,如有无高压电线、水域边的坡度等等。 三、实施五个步骤 第一步 确定水域是否存在翘嘴。这个难度不大,问问渔民,问问钓友,就能打听到了。不然,在没翘嘴的水域要钓上翘嘴,那比大海捞针还要难。在大的自然水域,基本可以确定的是:有小翘就有大翘。翘嘴的适应能力、繁殖能力非常惊人,在没有严重人为影响的情况下,比如大范围毒鱼、高频率炸鱼、严重水质污染等,翘嘴就会快速繁殖,在几年内就达到相当大的密度。 第二步 确定翘嘴的主要食物。和任何动物一样,为了生存,翘嘴必须不断地寻找食物。饵鱼在哪,翘嘴必定会出现在哪里。因此,掌握了翘嘴饵鱼的活动规律,就为寻找翘嘴的活动规律奠定了基础。个人认为,翘嘴主要捕食小型鱼类,如餐条、虾、泥鳅等。那怎么如何判断翘嘴的主要食物是哪种鱼类呢?只要一早一晚到钓点观察几次,听听是不是有翘嘴捕食时发出的炸水声。如果有炸水,就可以确定餐条是翘嘴的主食了。没炸水或者炸水不多,那基本可以确定翘嘴是以虾、泥鳅之类的鱼类为主食了。 第三步 饵鱼在哪,翘嘴就在哪,哪的饵鱼密度高,翘嘴密度就高。相比而言,餐条、虾、泥鳅这些鱼类,其活动规律就相对就比较容易找到。餐条吃浮在水面的杂物为主,因此,其活动地点就在水面漂浮物相对较的地点,如水流动形成的回水湾,风吹拂形成的回水湾。虾则相对喜欢躲在基本无水流的、底部高低起伏的石质浅滩或近岸,以及挖沙形成的沟状带,建造桥樑、码头而遗留的乱石堆等处。泥鳅则喜欢呆在泥质底的浅水域底部。 对于水面以上的地形地貌,我们既可以实地观察,也可以借助谷歌地球这一先进的工具,要电脑上看,并作好标记。我的做法是,先通过谷歌地球排列出认为值得一探的钓点,然后再实在探钓,逐一排除。
对于水底的地形地貌和虾、泥鳅等底层鱼类的情况,我们只能借助香烟等道具,以诚恳、谦虚的态度,动用我们的三寸不烂之舌,向钓点附近的当地人打听,钓点在没形成水面之前的地形情况,向经常在钓点附近放网放虾笼的渔民打听是否有抓到翘嘴,网和虾笼抓到最比较多的是什么鱼类,向经常在钓点钓鱼的钓友打听能钓上什么鱼。如果实在没渠道打听,那就只能牺牲金钱和时间了:花上时间,烧着汽油,用沉底饵探底,以获取相关水底情况。 第四步 尽可能保持钓点原来的环境状态。在人类面前,任何动物都是弱者。过大的响声,包括说话声、停车声、脚步声、拟饵入水的声音、抛竿声等,过强的灯光,如头灯、车灯,都会让翘产生高度警惕,甚至让翘嘴远离。 第五步 实践出真知。 到底探到的点是否真的有翘嘴,就要通过实践来检验。这种检验,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一而再、再而三地试:既要白天试,也要晚上试(安全是前提);既要在水温高的季节试,也要在水温低的季节试;既要晴天试,也要阴雨天试;既要在有风时试,也要在无风时试。总之,一个好钓点的发现,不是那么容易的。
当然,任何规律都不是绝对的,不同季节、不同天气、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如水流、水位、底部情况、气压等),翘嘴的活动规律肯定不是完全一样的。翘嘴不可能永远呆在一个固定的水域,呈现出季节性、昼夜性的游动。一般而言,夏秋季水温高时,在浅水区;冬春季水温低,在深水区;产卵期则向上游有缓慢水流的水域进军,完成它们的各级繁衍使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