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使用路亚之家APP!各大市场均有!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华兴花木 于 2013-7-10 00:25 编辑
接触路亚大半年了,中鱼无数,快乐无数;跑鱼无数,失望无数,偏偏跑鱼都是大鱼居多,甚是懊恼。最近几天巴蜀普降暴雨,钓鱼无望,在家闲暇之余,泡杯清茶,回味这大半年的喜悦与失望,自然而然也在考虑自己作钓过程中跑鱼的原因。 最先想到的是中鱼那一瞬间难以言表的激动,特别是在遇到大鱼,吱吱出线的时候,肾上腺激素的飙升,让我忘乎所以,一心只想尽快把鱼拉出水面,拉回岸边,用相机留下渔获照片,向路友好好得瑟得瑟。可越是这样激动,跑鱼的几率越大。我自己分析原因在于,中鱼那几秒,鱼是极度惊慌的,几乎是以一种疯狂的状态在逃窜,要么往深水猛扎,要么往水面洗腮,无论是哪种情况,鱼的拉力都是很大的,而这个时候,我也在拼命的收线,这两种力的反向作用下,脱钩几率,拉破鱼唇的几率就猛然增大。往往在收线几圈过后,鱼就挣脱了。
其实静下心来想想,正确的做法是中鱼后首要动作不是扬杆收线,而是扬竿后保持鱼竿的弓状,保持平静心态,让杆尖的弹性化解鱼冲刺的力度。(弓杆可分为垂直弓杆和侧向弓杆,个人认为垂直弓杆由于杆尖的高度比较高,给鱼跳起洗腮提供了空间,不如压低杆尖侧向弓杆好,所以只要条件允许,尽可能扬杆后侧向弓杆),再匀速收线。收线途中如遇大鱼再次发力要线,继续保持鱼竿弓状不动,待到这轮冲刺完毕后,继续匀速收线。这样做最大限度避开了鱼冲刺的发力,最大限度利用了鱼竿的弹性和渔轮的卸力。从而减少跑鱼的几率。 其次想到的是鱼竿和线的配合问题。我喜爱PE的传导精确,咬口信号能迅速且几乎无损耗的传递到手上,便于我迅速感知咬口信息。但是PE也有个很大的缺点就是无延展性,这也是导致跑鱼的一个因素。在实际作钓过程中发现,在使用PE和硬杆配合作钓,跑鱼要远远高于PE和软杆配合作钓。仔细分析,我认为这是因为PE的无延展性和硬杆的组合,在化解鱼瞬间冲击力的时候,反应往往较慢,这种慢是相对于和软杆组合来讲的。而正是这种慢半拍,导致了跑鱼几率的上升。在多次组合作钓后,个人认为,如果使用PE作为钓线的时候,最好配合较软调的鱼竿,让鱼竿的软弥补PE的无延展性。如果使用尼龙作为钓线的时候,最好配合较硬的鱼竿,让鱼竿的硬弥补尼龙的延展,让刺鱼更迅速,干脆。这样也能减少一定几率的跑鱼情况。 再其次我想到了渔轮的卸力大小问题。很多时候在想,卸力要多大才是合适的。过紧,过松的卸力,我跑鱼情况都不少,那怎样才是合适的卸力大小,这个度该怎样去把握。和群里苟哥几次交流,觉得卸力的大小,并非是从中鱼到溜鱼再到拉鱼上岸都是一尘不变的。是要根据鱼的拉力情况适时作出调整的。
根据苟哥的这个意见,结合几次作钓发现,适时调整卸力,确实可以减少跑鱼的概率。 抛竿之前的卸力调整都是有教科书式的标准的,我就重点不去讨论,主要讨论中鱼过后的卸力调整。
中鱼后很多钓手都是能凭借手上的感觉来判断鱼大小的,如果中鱼后,鱼的拉力很猛,杆尖下沉厉害,而出线不是很顺滑的时候,我会选择松点卸力,让鱼拉住卸力匀速的出线。待鱼冲完这一波不出线的时候,我会选择紧点卸力,匀速收线。如果遇到鱼要线,我再次松点卸力,鱼不要线,我紧点卸力再收。原则就是,鱼要线,我松点卸力,鱼不要线,我紧点卸力。但是切忌不要紧太多,松太多,半圈即可。最后还要留意一点,鱼在拉回靠岸的时候,看见人影的时候,往往还要作最后的挣扎,所以,在快收到岸边的时候,提前松点卸力,预防鱼的垂死挣扎。往往在鱼要靠岸的时候也是个跑鱼的高峰,这一点我教训不少,所以,在即将靠岸的时候,适当松点卸力,让鱼在靠岸的时候再冲上一冲,基本这条鱼就十拿九稳了。 最后想到的是扬杆的时机。特别是我使用PE线,传导信息很快,扬杆的时候,往往会显得过于快了,而出现鱼钩没有刺牢的情况。结合使用尼龙线的情况作比较,由于尼龙有一定延展性,传递信息会慢于PE线,因此用尼龙在感觉到顿口的时候扬杆,基本都是比较合适的时机,而PE线如果感觉到顿口立马扬杆,往往就会出现一定几率的跑鱼。在实际作钓中,我使用PE线时,往往在感觉到有一定的拖拉感觉的时候再扬杆,这个时候出现的跑鱼几率往往是最少。 以上是个人在作钓中的一些感受,不一定正确,也希望各位钓友指正。同时也要感谢巴蜀路亚群的路友们给我的指导,帮助。特别感谢群助华哥的热心帮助完成此帖。在这个大家庭里我享受着分享的愉悦,享受着团队的欢乐,还是那句话,我来自巴蜀路亚,我骄傲。(照片全是群里帅锅辣妹的PP哦)
巴蜀路亚---小雨
|